-
  • 2780 阅读
  • 1 回复

送一份自信给造价新手们


打开造价的网站,总是看到一些无助的感叹:“要找师傅。”“刚到现场,高手们提些建议。”等等言词,按理说一个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的人到现场首先应该立志如何当好学术带头人才对,怎么现在却象小学生一样到处拜师,真的就是经验不足才导致刚出校门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吗?

细心分析一下,给你一个自信的人生:

1、专用造价名词理解不了:如甲供材、材料暂估价、暂定金额、暂估专项工程,这些都是清单规范上出现的名词,三本生也应该在校学习过这些理论,这些名词在各阶段操作有严格的程序,不会因工程项目、地点、区域不同而发生程序变化,在实际中不会运用是语文没学好还是造价没学好,反正不应该说经验不足。

2、合同条款理解不了:不知道造价管理专业有没有经济法、合同法之类的法学课,就算没有,象工程类的合同范本是1992年就实施了,里面的条款一天讲一条一学期也学完了,如招标文件条款与合同条款有抵触,以哪个为准?合同范本里合同文件及解释顺序在合同协议书里就写得清清楚楚:除专用条款另有约定外,组成本合同的文件及优先解释顺序如下: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书及其附件
(4)本合同专用条款
(5)本合同通用条款
(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
(8)工程量清单
(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就算上学时没认真听讲,考试时看一眼也应该会了,这条不会操作一定是哲学没学好;

3、基本概念不清楚: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有什么区别?这么简单的概念问题出现率却非常高,不知道和经验有什么联系。上世纪70年代中国没有实行清单计价时预算人员大多是现场工人提拔的,经验也很丰富,现在有了造价管理专业,又有这么多高才生,反倒理解不了清单与定额的区别了,学造价专业的人员如果真分不清这些区别尽快改行算了,说明根本不适合干造价。

4、理论问题不扎实:在校期间应该学造价的理论,出了校门后应该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现在在校和刚出校门的人清单与定额的理论问题是一头雾水,有多少人能知道清单的精髓,能说清楚定额的灵魂,为什么中国要从延用几十年的定额计价模式转成清单计价模式,难道只是为了国际接轨,这些问题不在学校学明白,到现场谁跟你讨论这些事,总说师傅什么不教,师傅总不能把学校教师讲的课程再给你回炉一遍。

做什么行业都需要经验,造价实践性强更需要经验支持,如果把上述自身的原因推卸到经验不足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现在不谈责任问题,只想帮大家研究一下,学了几年造价出来后什么不会根源在哪:

1、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所有的管理学体系几乎全盘照抄西方,可造价学抄不了,国外只有FIDIC合同条件,定额体系只有原苏联有,西方国家定额都是企业内部定额,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外人也不可能得到,90年代苏联已经不存在了,于是中国就自己仿西方创建了清单计价体系,又将定额计价体系捆绑于清单计价体系之上,这就是之后人们在操作过程中提出的,二都有什么区别?定额计量单位与清单计量单价不符如何换算?清单有自己的计量规则,定额也有自己的计量规则,在计价时怎么去统一?等等学术问题。这个学术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原因是:搞理论的人不懂施工,搞施工的人没时间去研究理论,所以说造价学是中国教育体制下悲哀学科的经典。学习造价的人脑子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造价理论体系,所学知识就象砼一样,一车一车往脑子倒,最后的结果是倒的越多,脑了里这摊烂泥铺的越大,所有的标号都混在一起了,以至于连清单和定额都分不清了。这时不重新坐回课堂搭建结构,到时凝固在一起时,找什么有经验师傅也无能为力了。

2、从老师到学生急功近利:我记得学会计学的时候,上了两个半学期的理论课才开始接触实操,之后不需要师傅就很快上手了,造价也是管理学范畴,只要理论学扎实了,实操只是熟练程度而以。现在的人上学看别人用软件算量,就要学软件,也不管自己图纸看明白没有,上学混了两年,一问哪明白,回答基本就是不会算量,不会套定额,没有经验,要找师傅教软件算量,学套定额,听了这话,就是想带徒弟的师傅,脑袋也让徒弟说大了,土建定额才几个子目,一天背一条一年也背下来了,对应着图纸上的构件名称套定额子目名称要什么经验。

我也不敢收连工程量都不会算的徒弟,但看到许多人很着急,这在就说几句。
先说算量,算量绝对是经验问题,会算不会算要经历上百套图纸才能体会出来,算量的意义不仅是算出实物量多少,而是算出对图纸的理解程度,算出实物量背后所发现的一切费用和这个工程几个月或几年后结算时将出现的情景,对于初学都来说,只要算出图纸上看得见的实物量就可以了,不需要决胜千里。不知道学造价专业设没设机械制图课程,如果真系统地学了一个学期并熟练掌握,建筑图拿来很快就可以上手,也许是太着急实践了,很多人连基本功都没练就上阵了。

再说算量的计量原则:清单、定额都有自身的一整套计量原则,计算原则不是什么学问的代名词,它只是造价游戏规则的一部分,为的是各方在核对工程量时有个计算依据,便于数字的相符。一套专业定额,土建加装修就三本10多个章节,连总说明带册说明最后到章节说明两天就看完了,很多人说计算规则搞不明白,真让人怀疑小学数学是不是没学好。研究计量原则不是坏事,但应该从逻辑关系上去研究,一个工程如砼总量10000m3两方对上数了,柱、梁、板之间无论两方相差多少,最后如何此消彼长,总数不能多也不能少于10000m3;装修也一样,地面装修总面积先定下来,各空间石材、地砖、木地板、墙、柱等所占面积汇总数对不上总面积数不行。算量就是对逻辑关系,现在算量工具先进了,对不上差1m2也不行,初学者算量着什么急,先把这些图纸上的关系搞清楚,算起来可以事半功倍, 这种大等于小之和的逻辑理论说是经验之谈不如说在讲小学奥数。

3、没有人去真正研究造价理论:有些有志之士问成本分析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上来就学这些,造价要学的基础知识很多,成本管理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楚的问题,就算说清楚了,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掌握的问题。虽然学会了成本分析就可以站上造价的顶峰了,理解的是没错,成本体系是一个公司的核心机密,掌握了公司成本就是公司不可被淘汰的员工,可现在市场的成本又是太难以控制了,人工、材料天天在涨价,你掌握了今天的成本,到明天可能就是一堆无用的数字,怎么去掌控成本,论坛、博客里文章不少,大多是零散的知识点,从理论高度去系统研究的不多,可能研究出来的人也不愿公开成果。

大家既然对成本分析感兴趣,这在就对着成本分析说几条看法:

(1) 成本分析的理论基础:收入-支出。造价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小学数学问题,再下一层:
(2)什么是收入:施工期间的收入是报量后的审批金额;竣工结算时的收入是承发包双方在竣工结算书上共同签字认可的金额,对财务而言,竣工结算收入是形成应收帐款最直接的依据,再下一层;
(3)竣工结算收入包括什么:清单计价规范中,竣工结算收入包括:合同收入;变更、洽商收入;人、材、机调价收入;罚、扣、奖励款等其他收入,再下一层;
(4)合同收入包括什么:分部分项清单项目收入;措施费用收入;其他费用收入;税金、行政费用收入,再下一层;
(5)其他费用收入包括什么:暂列金额收入;专业工程暂估价收入;计日工费用收入;总承包服务费收入,再下一层;
(6)计日工费用收入包括什么:零星的人工、零星材料、零星机械的费用,再下一层;
(7)零星人工怎么取得收入:零星人工收入投标时,在计日工费用表里注明零星用工单价,不填视为0,发生时,由发包方签证零星用工数量,结算时汇总零星用工数量*投标时的零星用工单价*(1+税率)后实现收入。
分享到: 转贴到开心网 分享到新浪微博
好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