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书网biaoshu123论坛

标书网biaoshu123论坛 » 【工民建(土建)】 » 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页码: 1

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 施工员 2012-11-27 19:58

目前,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特别是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房屋,在我国仍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抗震构造柱嵌固在墙体内,通过拉结筋与墙体联结,提高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整体刚度,但在施工中如不注意施工质量,不但起不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相反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给安全使用留下隐患。下面就几种质量通病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关的防治措施。

1、构造柱轴线位移及主筋错位

产生构造柱轴线位移或上部箍筋松动,主筋错位的原因是:砌筑砖墙时,马牙槎退进尺寸控制不好;构造柱钢筋骨架倾斜,砌筑砖墙时砖墙随构造柱钢筋架移动;构造柱截面尺寸留置过大,使钢筋骨架上部倾斜或有较大的自由度;构造柱模板安装不牢固,产生跑模或胀膜;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没能调整好钢筋骨架的位置等。在砌筑砖墙时,要准确预留构造柱位置,每层放线都要用经纬仪弹出轴线,并给出构造柱预留位置定位线,以便用吊线法检查构造预留位置是否正确。根据规范要求在砖墙砌筑中,马牙槎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以保证柱脚为大断面。在砌筑砖墙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钢筋骨架,避免碰撞和随意扳弯钢筋。马牙槎通常采用“退四皮砖进四皮砖”的方式砌筑,拉结筋应安装在进槎上面,并与构造柱主筋绑扎,以固定主筋位置。在灌注构造混凝土前,应首先校正钢筋骨架位置,牢固安装模板,特别应注意加固投料口处的钢筋。构造柱轴线的位移应在混凝土灌注前纠正,可用剔除部分进槎的办法来纠正偏差。构造柱主筋错位现象一般是灌注混凝土时造成的,其主筋变形多发生在下柱柱顶的较大范围内,当主筋错位较小(≤40mm)不致影响楼板安装及装饰工程施工时,可结合马牙槎的第一步退槎,将主筋按a : b≤1 : 6的角度在其根部弯折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当主筋错位较大(>40mm),影响板安装及装饰工程施工时,应凿除下柱柱顶混凝土,将下柱主筋在楼层标高下以a : b≤1 : 6的角度弯折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重新灌注下柱柱顶混凝土。

2、构造柱烂根断柱

构造柱根部和施工缝夹有砂浆、砖碴等其它杂物,形成烂根断柱。构造柱烂根断柱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第一、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将构造混凝土灌注到楼板上标高位置,模板拆除后,安装楼板并砌筑砖墙。由于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到楼板上标高位置,避免了构造柱根部出现柱坑,使因砌筑砖墙掉落在构造柱根部的砂浆,砖碴等其它杂物便于清理。第二、在砌筑砖墙时,结合马牙槎的设置,将第一步退槎的齿深改为12cm,进槎采用第一皮砖进6cm,再进12cm的方法或将第一步退槎的第三、四皮砖的外角剔除,以增大构造柱根部和施工缝处的清掏口。

3、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

砖墙鼓胀和灰缝开裂主要发生在外墙,特别是外墙转角留槎处的接搓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砖墙砌筑后不久便灌注构造混凝土,此时砖墙强度较低,不能抵抗新灌注混凝土产生的侧向压力;构造柱外砖墙按规范要求砌出马牙槎,因组砌方法尚不统一,且组砌方法不尽合理,造成砖墙通缝,降低了

隐藏内容, 需要回复可见

页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