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uilder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建筑业的分散性、流动性、非标准性使得集约化管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共性难题,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发展质量。多年来,建筑业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处在低水平徘徊,管理手段守旧、管理效率不高,对于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的应用相比于其他行业已经严重滞后。从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在管理上实现标准化和集约化难度很大;从行业管理水平的现状而言,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仍显粗放,“责任不明确、组织不落实、监督不到位、财务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以及“以包代管、重项目承揽、轻过程控制”等问题,致使企业应收账款多、资产负债率高、运营能力低、劳务纠纷和法律诉讼多发。 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通过管理创新改变传统的低水平管理现状,提升企业集约化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很多建筑企业的共识。通过实施先进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本身所具有的标准化、流程化、可控化、及时化的特点,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控性,变低层次的、粗放的发展方式为高层次的、集约的发展方式,不断缩小与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建筑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和利润率,是建筑企业应对行业激烈竞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以信息化建设和普及必将成为未来施工的必然走向,劳动力和物料的信息化管控也是当务之急,解决劳务纠纷和恶意讨薪问题,减少材料的浪费是项目降低成本最有效途径。所以未来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比拼的必然是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而爱必优得公司也必然能够祝您一臂之力。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控模式的研究 通过信息化搭建管理平台,建筑企业可以实现三级穿透管理:集团总部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行中心,二级公司对项目部的直接管控能力得以加强,实现总部可以监控项目,二级公司可以管理项目,三级项目部业务在信息系统中可以运行。总部能及时获得分散在京外、境外项目的全面信息,并通过信息平台对业务流程进行统一,构建整套适应建筑企业特点、覆盖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系统,达到“管流程、管过程、管标准、管信息、重结果、重实效”的管理效果,解决传统建筑企业集约管理的难题,实现流程精、过程严、标准细、信息实、结果好、见效快的目的。 建筑施工企业基于信息系统的“三集中”管控模式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包括工程耗用的各种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具体包括直接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用,其中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70%,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一个工程在其他成本项目(如人工费、机械费等)出现亏损时,往往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予以弥补。所以抓好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就抓住了项目盈利的主要矛盾。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材料采购往往由各项目部分别实施,分散采购所导致的结果:①议价能力不强,在物资采购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价格优惠,无法实现集团范围内的规模经济;②分散采购导致具体经办人和项目经理权力过大,采购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寻租和腐败现象也会人为抬高材料采购成本。 建筑企业依托信息系统实行的“三集中”模式可以解决建筑企业分散化的问题,“三集中”即资金集中使用、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劳务与专业分包分别集中招标。通过“三位一体”的资金管理平台,提高资金结算效率;通过大宗物资集中招标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合格供应商名录,全面覆盖企业集团内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工作;通过劳务与专业分包信息系统实现企业集团范围内的集中招标。这样就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些制度化的建设,有效地解决项目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大大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安全和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依托信息系统实现施工项目管理标准化研究 对建筑企业而言,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代表了企业集团集约化管理水平。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项目管理手段和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途径,由企业自己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企业共同合作研发完成,体现了企业集团工程项目管理集约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1、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发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发必须结合以往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对业务流程重新进行梳理和认识,建立集团总部、二级公司、项目部的统一业务管理流程。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围绕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管理,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划分为合同、生产、物资、机械、劳务、专业分包、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竣工、风险和项目验收及考核这12个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组,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劳务分包管理模块为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属于劳务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管理对于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质量、安全质量乃至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劳务管理流程梳理形成的信息化管理模块可以建立合格劳务队伍名录和信用等级评价,并实现合同登记、变更、任务计划、任务单、产值统计、预结算、结算、奖罚、转账、劳务费发放的全过程管理,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实时查询劳务合同台账、劳务费用结算支付情况等。 2、建立建筑企业人员学习培训的制度化、常态化 根据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有854万正式职工,从业人员达3800多万人,而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只有178万人,占正式职工和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0.8%和4.6%,在20个国民经济行业中,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排名倒数第4。因此,建筑行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高是行业特性所致。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分散性,如何实现培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并且使培训真正取得实效,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没有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必然也没有企业集约管理的真正到位。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正是通过信息化建设这样一种外在的形式推动,可以迫使企业对人员的培训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使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升真正收到实效。 对建筑施工企业基于信息系统实现的“三集中”管控模式、工程项目过程管控、成本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管控模式的转变,重新设计了管理流程,形成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方法。依托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可以发挥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从而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管理跨度不断加大的趋势,为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