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业的现状
1、发展成就
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
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许多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管理体系,重视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大跨径长距离桥梁建造、高速铁路、大体积混凝土筑坝、钢结构施工、特高压输电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政府部门出台了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2、主要问题
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依然突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责任不落实,有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有些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建筑业人才匾乏。目前,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口3400多万中有2300多万是农民工,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加之,近年来企业效益大多不理想,人才外流严重,庸才增多。技术开发资金投人少。我国企业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仅占销售额的0.3-0.5%,而发达国家一般占5-9%左右,有的超过10%,一般企业也达3%。
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由于目前技术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和政府机构里,企业虽说是创新主体,但却缺乏一流技术创新人才。长期以来,没有有效机制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层皮的问题,导致社会智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无论是总体还是个体,无论在技术、管理,还是在资产规模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竞争力都很弱,这与建筑市场国际化趋势很不适应。我国建筑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走出低利润率的境况。故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我国公司无论在资产规模、营业收人、劳动生产率,还有是获利能力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政府监管有待加强。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3、面临的挑战
建筑业也面临高、大、难、新工程增加,各类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
首先,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与更多承包商在平等条件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持续多年,包括像中建总公司这样的大型建筑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程任务不足的窘境。其原因同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内建筑业无序状态有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并不强烈,因为我们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是比较谨慎的。
其次,中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自身国际竞争实力强的挑战。缺乏名牌企业是我国建筑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一具原因,在资金实力上,国外一些大建筑企业不光自身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而且有着成熟的融资经验和较宽的融资渠道。由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还表现在技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上,而且中国多是依靠劳务分得市场竞争,既使撇开其他方面不说,单就技术竞争而言,我国建筑业已明显处于劣势。目前我国的一些国际资金贷款项目及一些大型的总承包项目许多被外企抢走,就是竞争力不强的表现。
最后,中国建筑企业面临国际惯例的挑战。近来年,全球业主对建筑业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希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使得建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确定性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业主希望简化产品购买的组织,而又不损害其利益,由此产生了许多创新的项目建设模式。而多年以来中国建筑业在对外开放上一直采取谨慎态度,不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经营方式和国际惯例。就会留下许多空白,导致自我保护能为很弱,如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失衡,合同执行过程不会利用国际惯例和合同赋予的正索赔权利保护自己,在非已责任造成的情况下,不能据理力争等。这些必然影响中国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建筑业的未来
1、工业化和信息化
工业化生产和信息化施工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基于现有的建筑施工基础,我们应积极开展各项研究,为实现我国建筑业工业化生产和信息化施工的宏伟目标,开展计算机应用标准化的基础性研究,建立建筑业计算机应用的标准体系。组织力量对建筑施工领域计算机应用具有共性的支撑软件、通用软件、数据库和集成系统等进行科技攻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爱必优得致力于打造基于精益建造理念的建设工程管理全过程和全周期产业链,专业从事建筑信息化研究、精益建造软件开发、智能化施工现场系统集成、建筑工程材料、MIT信息模版研究开发、建筑领域二维码应用以及建筑行业大数据服务,是国内首家将二维码技术、BIM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的科技企业。
2、高强化和优质化
材料是建设的基础。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上世纪末我国建材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很落后。不少地方还在使用实心粘土砖,这不仅破坏农田、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也增加建筑自重。由于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我国建设仍将大规模地进行,建筑材料也将会因此继续得到发展。发展的趋势将是结构材料高强化,功能材料优质化,新材料的广泛使用。
3、生态化和节能化
随着传统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城市的扩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此外,城市污水、垃圾、噪声污染也很严重。于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生态化趋势出现的大背景。它们也是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化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严格。中央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这关系到建筑业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涉及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由建筑业来影响到整个国家,就是说绿色建筑甚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是每一个企业、行业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是工作的重点。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要不改变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所以,推进绿色建筑是中国必须要做的。
信息时代的建筑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粗放式的建筑管理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竞争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寻求一种科学的建筑管理模式,摆脱传统模式高能耗、高成本和低质量的管理弊端。精益建造正是这样一种先进的建筑管理体系,它是精益思想在建筑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是一套系统、完善并可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体系。促使传统的建设行业焕发新的生机,是爱必优得永恒的信念。爱必优得始终坚持以“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服务、我们的口碑”为导向,推动建筑行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人员物料管理精细化,在整个建筑行业刮起一场爱必优得的信息化飓风,实现“精益建造”的终极目标。